|
高血壓微循環疾病高血壓微循環疾病科普微循環是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主要是由微動脈、后微動脈、微靜脈、毛細血管等組成的一個血管網。近年的研究表明,微循環障礙與高血壓的形成有著重要的聯系,因為小動脈和細動脈是調節血管阻力的重要組成,而小動脈和細動脈屬于微循環的范疇。
高血壓就是血壓過高,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高于正常的現象。微循環的基本功能是進行血液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合理分配組織內營養物質和氧氣供應,并可通過調節微血管而避免毛細血管壁壓力過大,對外周血管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
我們都知道,影響血壓的兩大因素分別是容量和阻力,總外周阻力中約有70%是由小動脈提供的。微循環是決定外周阻力的最關鍵部位,是直徑在20~200μm之間的微血管網,占體內血管總數的90%,因此,微循環障礙與高血壓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聯系。
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運行。但因為人的毛細血管極細極長,而且其中的血流速度極慢,每秒只能流動0.41毫米,在這么長的血管中,經常有雜質混濁在血液中,如膽固醇、酒精、尼古丁等,它們不但使血管壁變厚,有時經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運行不暢,因此,人體如果不注意保健預防,微循環很容易發生障礙的。
微循環障礙導致的局部組織和臟器缺血和缺氧狀態會直接通過神經信號傳導系統反饋給大腦,大腦獲得該信號反饋后,即發布指令,調動所有調諧血壓的系統進行增壓操作,試圖加大壓力,讓缺血和缺氧的組織和器官能夠得到足夠的血液和氧氣的補充,由此周而復始,即造成了全身血壓的持續高壓狀態,即為臨床上的高血壓癥狀表現。
正常的微循環功能對維持外周血管阻力和保持血壓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血管血流灌注異常是高血壓早期表現。
正常腦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細靜脈周圍很少發生水腫。血壓升高時,動脈系統收縮,導致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系統的血流不暢,甚至血管閉鎖。而血流不通又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缺氧水腫和血管周圍組織獲取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不足,最終引發了血管內皮細胞縫隙連接蛋白解聚,縫隙開放,血管內的血漿白蛋白和水滲出到血管外。經由毛細血管、細靜脈滲出的白蛋白和水可較長時間停留在腦微血管周圍,滲出到微血管外的水還會壓迫微血管,加重血流不通,發生微循環的功能障礙和結構障礙。這種微循環障礙與臨床高血壓引起腦壓增高、頭暈、頭痛密切相關。
理解高血壓其實就是我們家里的水龍頭在正常出水一樣,水的流速和壓力、水管道路都有關,水管道就是我們的血管壁,而水可以比喻為我們流通的血液。水在正常出水的時候,我們拿手把水龍頭堵住一半,水堵住一半水就會滋出來,那力量很猛很急,堵的越多,對水管的壓力就越大,要是水管使用年限久了,老化了就會出現破裂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高血壓容易出現腦溢血,原理其實是一樣的,血壓升高,血管承受不住,自然就破裂了,里面的血就溢出來。 |